当前位置: 首页 > 理论之窗
实地调研要落在“实”处
来源:中共桐城市纪委监委 桐城市纪检监察网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27 16:35    浏览:614次  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检验调查研究成效,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、是否解决实际问题。当前,全党上下正大兴调查研究,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,精准把脉、精确“制导”,想出了许多接地气的新点子、新举措,极大地提高了干事创业的底气。

然而,一些干部实地调研时不深挖问题,不细究原因,不制定对策,只图一张工作照,把调研方案当“旅游手册”。来到群众家里摆好造型、说完套话,就草草收场,俨然把实地调研当作“拍照打卡”一般对待。这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行为如果像洪水猛兽般涌来,不仅会对真正干实事的干部造成打击,污染干事创业土壤,甚至会丢失群众的信任,导致干群关系逐渐疏远。

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,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是群众最直接、生动的表现以及第一手资料,抓到的“鱼”最鲜活,进而分析和综合后得出的对策和结论最符合实际。要时刻以问题为导向,带着问题去、聚焦问题看、紧盯问题查。既去工厂楼房,又进农家小院,不仅要到现场看,更要多问多交流,通过座谈会、个别询问等方式打开“话匣子”,身到更心到群众关切的每一件事、每一处地方,用真心实意换取真实情况。

行百里者半九十,实地调研后要下“数眉毛”的功夫,对情况进行全面梳理,认真撰写调研报告。既要“短聚焦”,又要“长镜头”,把当前的情况以及调研期间掌握的做法、成效摆上“台面”,分析总结好存在的问题。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,对短期能够解决的马上办、立行改;一时难以解决、需久久为功的,要制作靶标,瞄准紧盯,一抓到底,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。针对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,要“点、线、面”相结合,找准根源、研究透彻、深入分析,从而获得真知灼见。所提出的对策建议,要既看短期,又虑长远;既视一域,又谋全局,确保能够形成解决问题、促进工作的实际举措。

导向清则风气正,要想营造“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”的调研氛围,关键看实际效果好不好,评估结果用得到位不到位。成果多少就是检验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的“试金石”,要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,用群众视角看效果。采用实地查看、问卷调查、匿名信箱等方式了解群众对问题整改满意度,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细致整理,情况属实的需要针对差距和不足查漏补缺,不能浅尝辄止,敷衍群众。通过构建督查回访机制,开展“看比评”“回头看”等活动,逐一明确问题清单、任务清单,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度、问题查摆情况的督导督办和跟踪问效。及时挖掘经验典型和有效做法,归纳其共性、分析其个性,抓住根源、举一反三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真经验,从而营造互比赶超的优良氛围。

各地各部门要以猛药去疴的态度,一丝不苟抓作风建设,揪出一批在实地调研中搞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“作秀”干部,及时通报曝光。在干部职务任免、评优评先时,将调研课题完成情况当作重要参考,选拔表扬一批真正办民事、纾民困、解民忧的干部。确保干部把心思完完全全地放在调查研究这件事本身上,不断问计于群众、问计于实践,让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,提供更多可用于决策的建设性意见。(孙志龙)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