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基层动态
【巡察手记】在巡察一线强本领砺作风
来源:中共桐城市纪委监委 桐城市纪检监察网   发布时间:2023-02-16 03:07    浏览:1415次  

2022年12月,按照组织安排,我被抽调参加十五届桐城市委第四轮巡察工作,跟随市委第二巡察组对两个市直单位开展常规巡察。近一个半月的巡察时光,让我一个“门外汉”对巡察工作逐步有了清晰、全面的了解。回想这次巡察,感触颇多,有第一次进组时的恐慌、有第一次撰写报告的不安、有第一次谈话的忐忑、有第一次查调的茫然……但现在,这些都变成了今后工作中不可多得的经验,拓宽了更加高远的眼界格局、淬炼了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、奠定了更加稳固的成长根基。

巡察要善于“登高望远”。在巡察中提及最多、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组长一直告诫我们的:“要提高站位,站在更高层面去看待问题”。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,却蕴含着特别的深意,要想达到这一“高度”,我们巡察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,还要有充实的工作经验,要吃透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,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,跳出部门局限性去看待问题。本轮巡察使我深刻领悟到“提高站位”的必要性、重要性,巡察作为“政治体检”既要“治好当前病”更要“防患于未然”,只有“站得高”方能“看得远”“想得深”,为被巡察单位“把好脉”“开好方”。

巡察要善于“角色转换”。巡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,每组的巡察成员都来自不同部门,熟悉不同领域,但面对专业的“巡言巡语”,大家仍需适应,这就要求巡察人员快速转换角色、快速进入状态。巡察之初的自己完全是“盲人摸象”,只能按照组内分工机械地查看着一些资料,对巡察重点、难点“一头雾水”。但是巡察时间紧、任务重,必须要快速调整。压力带来动力,我结合组内的学习、组务会等,快速克服一开始的“水土不服”,将自己的位置摆正,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“巡察人”。经过两个单位的巡察经验累积,现在的自己已逐渐进入角色,面对巡察工作已不再是“找不着北”的“愣头青”。

巡察要善于“见微知著”。巡察工作中最重要的本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。“巡察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检查,而是要全面、深入地查找问题”。面对职能职责、组织建设、党风廉政建设、财务、选人用人、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工作材料,如何精准发现问题,这就需要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磨炼“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”的能力。特别是针对发现的问题,都要一一核实,反复分析研判,对问题中的细节进行讨论,确保反馈问题客观真实、有理有据。在巡察编办时,面对数量巨大、类型繁杂的统计表,大家都是“抽丝剥茧”,一张一张表查看、一个一个数字进行核对统计,强化逻辑推敲,力求把问题找精准。

巡察要善于“提炼总结”。巡察报告是巡察成果的重要载体,不仅体现了巡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,也是巡察监督能否形成震慑的关键。此次巡察让我在撰写巡察报告过程中真切体会到“看花容易绣花难”。进组之初,组务会就指出:一篇高质量的巡察报告在谋篇布局上要体现政治性、发现问题上要把握政策性、意见建议上要立足可行性。但在实际的撰写中确是瓶颈重重,一稿、两稿、三稿……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构,一回回指导一回回点拨,一点点成长一点点体悟,慢慢地开始掌握巡察报告的要领,也更加体会到一篇巡察报告所承载的深远内涵。

巡察要善于“守望相助”。巡察分工但不分家,在组内的一个半月,全组成员按照组内分工着重于自己经手的工作,又经常互相交流讨论,让所有的线索相互沟通、让所有的意见相互碰撞,这不仅加快了巡察工作的进度,更为全面深入细致巡察奠定了基础。“学贵有师,亦贵得友”。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,但幸遇“良师益友”,感谢大家的“倾囊相授”,温暖了、充实了这一段巡察时光。

时光向前,明天向上。今日所获也将指引明日所行,我将带着此次巡察中所学所思所获不断努力完善自我,在沉淀积累中实现新的成长!(市委第二巡察组组员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 何平)